受过大苦的当河县百姓并不知道他们的县令大人这几天在做什么。

赶上大年,大家走亲往户的时候,又多了不少谈资。

县城如何大变样啊,蜡烛家家都买过没,用了没。

腐乳,柿饼,新鲜点心都吃了吧。

还有这几天刚出来的豆芽菜,都从过水镇卖到其他镇了,听说县城也有卖。

县城没有卖的,是县城几家商户想去过水镇买方子,结果没买到呢。

不过他们倒是听说了,过几天县城就会有豆芽菜了。

年底风靡的羽绒服,这会子,穿在各家人身上,终于是显露出了她们的威力来了。

刘小冬跟刘礼秋在杜家一直没回去,王冬麦和刘树回家招了几个“面点师”,正准备去县衙跟县令见个面,商讨个具体的日程出来,也是带着两个“面点师傅”去给县令检验一番。

刘礼夏跟赵小狼带着卫氏一行三人去了府城已经好几天了,这眼瞅着就快到元宵节了,刘小冬跟刘礼秋都有些担忧他们。

卫氏的病究竟如何,没人知道,但按赵来英的说法,病熬人,人也熬病,卫氏虽然是个病号,但脸色看起来还好,不像有什么大病的样子。

刘小冬回想刘礼夏走的那天拿了多少钱,一会害怕他钱不够,一会又害怕他钱被人骗了。

一想到跟过去的不是病号就是没出过门的,这样的,最怕被骗。

刘礼秋看刘小冬先是担忧村里没大夫,现在又担忧刘礼夏,一整个担忧娃娃。

就端过来一碟新做好的杏仁酥。

“这是厨娘新做的,这两天她学会发面之后,天天在研究新的面食点心。”

刘小冬看了看,杏仁酥做得卖相很好,酥面上有烤得要焦不焦的杏仁片,还散发着焦糖的香气。

刘礼秋拿起一块,在眼前仔细地观察:“小冬,我以前从来没想过,有一天会过上吃白面吃米饭的日子。”

刘小冬看向刘礼秋,借着窗外的光,她忽然发现她的姐姐,这一年已经长大了。

从她第一次来到这里,醒过来后,这个穿着破旧麻布衣服的,满头枯黄头发的大姐,就一直在照顾她。

也是她,第一个抱着刘小冬安慰她。

那时候的刘小冬,更多的是在纠结和观察,整日的沉默,发呆,是这个十二岁的姐姐整天带着她,照顾她,日夜不停地安抚她。

把她带到了这个家里,给了她家这个跳板。

等到刘小冬开始想着做生意,刘礼秋也是最不反对她的。

那时候,她曾在夜里偷偷地问刘礼秋为何不反对她做生意。

刘礼秋想了想,说道:“我们家的日子都已经这么难过了,想过好再正常不过了。”

是啊,想过好日子,再正常不过了。

可是,有那么多想过好日子的穷苦人,他们为何不去过呢?

刘小冬可以借着自身的眼光和经验,或者书本上看过一眼的知识点,来改变她家的窘况。

但其他人,或许穷其一生,都没法突破这个信息桎梏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