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节课五十分钟,胖老师口干舌燥的结束了讲述,坐在讲台前的凳子上喝水润嗓。安静得教室开始变得热闹,有人匆匆出门找寻厕所,有人掏出没来及吃完的早餐开始填肚。奥德彪则扒拉着书籍寻找月球的后续,书本上的记述严谨枯燥,少了严谨枯燥背后的故事,胖老师虽然没有激情,但总有自己的阅读、思考和猜想的故事让大家遐想思考。

十分钟的休息是过得很快,站累了的胖老师把凳子搬到智能放映屏幕的下面,手拿激光笔开始了月球故事的讲述。

月球是蓝点星唯一的天然卫星,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。它本身不发光,我们所看到的月球,原来是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画面,现在是人类有意控制的黑壳所主动发出的光构成的图案。当然,为了不造成人类的恐慌,黑壳中心始终让人类看到的月亮跟以前的一样,只有明暗的波动,没有形状的改变。如果你用天文望远镜看的话,那里就是一片自主发光的板而已。

关于月球的来历,古人和现在的人类都在猜测,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能控制月球了,但是关于月球的形成来历依然没有定论。

关于月球的起源,目前主要有捕获说、共振潮汐分裂说、双星说和大碰撞分裂说等理论。

捕获说就是你们认为的那样,蓝点星用引力捕获了游荡的月球。至于引力,你们物理课应该有讲过,所有有质量的物质都有引力。

共振潮汐分裂说是根据月球引力造成的潮汐现象猜测的假说。蓝点星的一块脱离蓝点星,又没能彻底逃离,最终形成了月球。

双星说是指太阳系形成之初,各种宇宙尘埃团相互拉扯角力,最终构建出太阳系稳定的秩序。月球跟蓝点星同时诞生,又被蓝点星吸引控制,最终相伴相生。

月球的来源假说有很多,因为没有定论。就不一一赘述了,感兴趣的话,课后自行查阅。

月球跟蓝点星一样,也是一个自己转动的球体。月球绕蓝点星公转的周期约 27.3 天,同时自转周期也约为 27.3 天,这被称为“同步自转”,导致我们在蓝点星上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。

月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,因此与蓝点星的距离会发生变化,从而产生了近地点和远地点。

全蓝星范围,每三年就有两次日全食的现象,当然,固定的地方十几年也未必能见到一次日全食。日全食是根据太阳、蓝点星和月球的距离和运动规律而出现的现象,是人类在某一点某一时能观测的特殊画面。

月球到蓝点星的距离刚好是蓝点星到太阳距离的1/400。这个1/400,与月球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/400完全相同,所以从蓝点星上望去,月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。在某些特殊的时间点我们就能够看到月亮把太阳完全挡住,形成的视觉效果就是日全食。古人的神话故事天狗食日就是讲这种天文现象的。

关于月球,作为人类,我们能讲的很多;关于月球,作为星体,我们能了解的依然很少。月球可能不是我们这个宇宙的东西。它诞生在宇宙中的某一个角落里,不知穿越了几亿个恒星系,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,才来到我们太阳系……

时间如梭,一节课的时间又匆匆溜走。奥德彪带着满腹的遐想离开阶梯教室,教室外的过道上,等候的白人女老师跟将要离去的胖老师说笑。步履匆匆的学子、拉扯嬉闹的同学,叽叽喳喳的男女,来回穿梭于教室和厕所之间,厕所不远,在楼道的尽头。

本章已完 m.3q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