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闻言招了招手。

身后的太监总管赶紧把奏折拿过来递到朱元璋的手。

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碗筷。

打开了奏折。

仅仅只看了一眼。

朱元璋的眉头就皱了起来。

仔细看完里面的内容。

朱元璋便顺手把奏折递到了朱允熥的手里。

“这个赵勉,真是让咱饭都吃不安生。”

从朱元璋的手里接过奏折后。

朱允熥便看到了此生的第一封奏折。

写奏折的是时任户部尚书的赵勉。

洋洋洒洒的写了千言。

中心思想就一句话。

户部拿不出来钱给这位刚刚册封的皇长孙殿下办册封仪式。

朱允熥看完之后摇了摇头。

没想到这件事居然还是因自己而起。

“这事儿也怪不得赵勉。”

“这大明朝看着一片祥和。”

“但只有咱知道是个什么样子。”

“它就像是一座处处漏风的房子。”

“北边蒙古人老想着南下,朝廷得花费银子修筑边城抵抗。”

“东南倭寇,咱一时无暇顾及,只能让百姓内迁三十里并且禁海。”

“虽然不用再担心倭寇之祸,可安置那些百姓也是一笔巨款。”

“更不要说哪里有个什么旱灾水灾的,都需要朝廷的赈济。”

“百官们的俸银也是个大问题。”

“这样算下来,也怨不得赵勉给咱递这道奏折。”

朱元璋一边叹气一边说道。

整个人愁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。

“咱也知道,大明朝就是这么个情况。”

“咱就算是怪赵勉也没有什么用。”

“可是咱难道能不给你举行册封仪式吗?”

“你可是大明的皇储啊!”

听到朱元璋的话。

朱允熥放下手中的奏折。

哂然一笑道:

“我当是多大点事儿呢。”

“不就是钱嘛。”

朱元璋闻言皱眉道:

“你这孩子,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。”

“不就是钱,说得轻巧。”

“你可知道咱为了这点钱愁成什么样子了。”

朱允熥笑道:

“皇爷爷不必忧愁。”

“孙儿现在就有一策。”

“保管能够解决大明财政的燃眉之急!”

朱元璋面露惊讶之色的说道:

“哦?你有什么计策?”

“说来咱听听?”

朱允熥笑着说道:

“如今大明的商税实在是太低了。”

“孙儿觉得是时候给这些商人加税了!”

听到朱允熥要给商人加税。

朱元璋原本期待的神情渐渐消失不见。

转而是一脸的严肃。

“允熥,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吗?”

作为一个穷苦出身的皇帝。

没有人能够比朱元璋更能体会老百姓的艰辛。

所以除了百姓应该交的那些赋税之外。

整个洪武朝就没有给百姓加过苛捐杂税。

也拒绝地方官员给百姓增加负担。

至于那些商人,历朝历代商人的地位都不高。

然而经历了元人盘剥百年和元末的连年征战。

朱元璋急需百姓恢复民生。

而想要恢复民生。

商人又是不可或缺的。

所以朱元璋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行商。

盘活大明经济。

制定了极低的商税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