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半步圣位和半圣之间,还有两个非封圣必须经过的境界,一为准圣,二为次圣。
准圣享有略低于半圣的地位,但准圣更多的是一个名誉地位,有准圣之称的修士,他们自身的实力可能并不如半步圣位。
一般而言,众圣会将这个荣誉称号分发给那些做出了重大贡献,但并未封圣的修士。
比如说在二境时就得到了黄帝圣魂认可的石申,他打破了世人对于修士只有在三境后期才能激发星魂的固有认知,并写出了《石氏星经》。直到现在,一境修士只要获得圣魂的认可,便可以激发相应的星魂力量。
虽然石申本人最后并未封圣,但被众圣授予‘准圣’的称号。
次圣享有和半圣等同的地位,一般是本国国君在自己的领土内,受到国运庇护,便可拥有普通半圣三成的实力。
虽然次圣对上真正的圣位,根本撑不住太久,但面对非圣位,还是有着零和一的根本差别。
还有一种成为次圣的方式,是半步圣位,受到举国民心所望,在一些危机时刻,也会受到国运加成,拥有次圣的实力。代表人物有明国保卫京城一役时的于谦。
自古及今,真圣、半圣、准圣、次圣的人数加起来已过二百之数,相对应的诗词歌赋文只怕是有上万之多。而第三题则在这上万浩繁卷帙之中,抽取三十篇要求默写全文。
就连方宇也不得不承认,此题就像是一条大蛇,缠着万千考生,真真正正给人以窒息和绝望感。一个人就算不吃不喝,将这些作品一一阅读并理解其中意思,哪怕是天纵之才,都可能要花去十几年的光阴,更别说将其背诵默写。
无数考生面对这题时,都会心生悲叹,叹道或许只有当世的圣人才能答完全部。
但方宇肯定不会这么悲观。
因为他都会啊。
哪怕题量再多上个三五番,他也丝毫无惧。
方宇开始默下第一篇。
“卿云烂兮,糺缦缦兮。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。明明上天,烂然星陈。日月光华,弘于一人。日月有常,星辰有行……”
此为卿云歌,是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,有才德的人、百官和舜帝同唱的的相和之歌。
舜帝歌唱天下光明太平,大臣赞美舜集聚日月光华而聪明贤达,舜帝勉励大臣百姓要遵从日月星辰的运行、四时的迁移之序和国家的政教法令,以后要听从禹帝的领导。
写完这篇,关于神州大陆的起源历史如潮水般涌入方宇的脑海中来。
上古时代,晨有日,夜有月,但不见星。
彼时,民智未开,人们生活在蛮荒之中,依靠狩猎和采摘野果勉强果腹,忙碌终日。
炎帝最早通过观日月二相,引天地灵气入身,以冥思与天地意志沟通,最终成就古往今来的首位修士。
他遍尝百草,发现药材,教会人民医治疾病。后来,发明制作木耒、木耜,教会人民农业生产。
自此,人们从蛮荒中脱离而出,建家定居,过上了晨饮星饭的农耕生活,人族的历史从此翻篇。炎帝因此也被称为神农氏。
本章已完 m.3q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