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满剌加到吕宋,顺风不过五六天时间。

吕宋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马尼拉,位于吕宋岛的南部西岸。出海口处,有一个濒临天然的优良港湾--马尼拉湾。马尼拉建在巴石河两岸,河流把城市分成两个部分,南岸是各贵族老爷们的府邸,而北岸则是市场、交易所、手工作坊、客栈等龙蛇混杂的地方。

袁诣一行人到达马尼拉湾的时候,第二舰队没有多作停留,补充了水和食物后自行往江浙而去,有许多的计划需要朱厚熜的支持,他们耽误不得时间。

而袁诣的亲卫队与第三舰队,则停在了码头。当然,这也不出意外的引起了轰动。

原因无他,‘荡崛’太大了,从远方看去,其他船只与它相比,都似嗷嗷待哺的婴儿。

“嗨,伙计,你看那艘船。”一名正在码头的吕宋人拍了拍旁边的人。

“哇,这是哪儿来的?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船呢!真是雄伟啊。”

袁诣命令船只进行补给后,一行三十余人走下了‘荡崛’。

没有在乎码头上人们的窃窃私语声,所有人都是一脸淡然,他们招募了一个懂得汉语的本地人,穿过了码头,径直前往北区的贸易市场行去。

十多分钟后,一支由五艘武装商船组成的小型船队抵达了马尼拉码头,在五艘商船的中间,还有一艘船只,比商船要大上许多,只不过看上去有些破损。这支船队在离‘荡崛’一百米左右的位置靠了岸。

从船上一马当先走下十余人,随后大量的人群走下了船。最外围的人都是虎背熊腰,满脸彪悍;中间围了一群人,男女皆有,身着破烂不堪,双脚还被着铁链锁着,只能缓慢行走。

“头儿,这次收获不错啊,应该能卖个大价钱。”走在前面的其中一人说道。

“那是自然,不过说实话,要不是那船在海上遇见了暗礁,我们别想这么容易得手。嘿,都是运气啊。”领头那人顶着一光头,他赤裸着上身,看上去孔武有力。

旁边有一人,转头看向身后的人群,却无意间看见了‘荡崛’,“咦,头儿,你看,好家伙,那船好大!”

“嗯?”

所有人转头望去,都是一脸震惊。

光头舔舔嘴唇,眼里露出一丝贪婪。“去附近问问,那是谁家的船只?”

袁诣等人沿着街道慢慢的走着,周围传出的吆喝声分外的耳熟。

中文,耳朵里听见的都是中文。

虽然有着不同地域的方言,但这确实是地道的中文。

见到右手边有一个小摊铺,一名老人正在忙碌着,摊上摆放着许多雕刻物,均是栩栩如生。

“哎,大爷,你这手工品怎么卖的?”袁诣蹲下身,随手拿起一件船只模型问道。

“只要三枚铜子。”老人放下手中的半成品,看着袁诣回道。

袁诣掏出钱,递过去后问道:“大爷,你们现在是定居在这马尼拉了吗?”

“是啊,我是弘治三年(1490年)逃难到的这儿,转眼,都过去了三十余年了吧。”

“那这儿的大明人多吗?”

“多啊,怎么不多,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,都是亲眼所见。每当季风时节,就有许多大明人到这里定居。这么多年下来,我估摸着现在得有四、五万人了吧。”老人说道。

“不想回家乡看看吗?”

“想啊,做梦都想呢。但是有什么办法呢,我们都是逃难到的南洋,估计现在的朝廷都是把我们当做弃民对待的啊。想要再回去,谈何容易啊。”老人说完,有些伤感。

袁诣低声叹了口气。

“大家在这儿都生活的好吗?”

“好?呵!在马尼拉居住的人,分为了三类。贵族、自由民、奴隶。我们运气还算是好的,是自由民,所幸,还能混个饱暖。而有些被海盗俘获的大明人,则是作为奴隶贩卖到马尼拉的。哎,那才是苦不堪言啊。”老人摇头低语道。

“怎么可能?这吕宋不是我大明的藩属吗?怎么敢做这等事儿?”袁诣惊讶之极,老人说的话,可是连历史都没有记载啊。

“呵,是不是藩国跟我们这群人有关系吗?”老人反问道。

袁诣默然。

“别说朝廷不知道,就算知道了,又能如何?朝廷能派兵?呵,都是弃民,弃民啊!朝廷会管我们的死活?”

袁诣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老人。问清楚了奴隶市场的方向,他起身和老人告别。

“走吧。”

“少爷...在南洋的大明人,大多都是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。”阿元说道。

袁诣摇摇头,叹息道:“附庸,都是附庸啊。”

浑身被包裹着的依琳看着袁诣忧郁的神色,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同胞,她说道:“上使,我的祖国,不就是这样吗?我的同胞,不正在经受着与人为奴的境遇你吗?上使,请您一定要帮帮我们。”

袁诣没有说话,只是点了点头。

马尼拉南岸一所府邸里。

“舅舅,刚才我说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?”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